旺运龙是根据汶上县京杭运河文化创意设计的彩色泥塑作品。为了创作这件作品,作者傅强首先对大运河文化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认真研究。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汶上县的京杭大运河南旺枢纽工程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为千里运河南北分水之咽喉。工程建成后,使大运河畅通五百余年,为中国古代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其所在地南旺,是大运河地势的最高点,又有“水衡最高处”之称。明清时期,因工程的关键地位,将直属中央、治理运河的最高行政机构——明代时总理河道都御史、清代时东河河道总督的驻地设在济宁,并在南旺设南旺都水分司主事,以司河防与泉闸之务。据万历《汶上县志》记载,南旺工部都水分司衙门外有牌坊,上书“水衡最高处”。毛泽东同志曾为南旺枢纽题词“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在南旺枢纽原建有一座分水龙王庙,是枢纽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景观,是南旺枢纽的象征。
作者对上述文化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提炼,以象征中华文化、水文化、河流的“龙”形象作为主题形象,把相关意象进行结合融汇,创作出旺运龙系列作品。
旺运龙的名字为南旺运河龙的简称,简洁响亮、寓意吉祥、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代表性。
旺运龙是一只可爱的小龙形象,彩用现在设计风格,设计成为一个六七岁的儿童形象,具有多种表情。
旺运龙的底座左右两侧分别有三条和七条水波,寓意“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旺运龙的创作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入选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荣获优秀奖。成为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