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华,1947年出生,12岁便考入山东省曲艺团,拜享有盛誉的“四大玉”之一谢大玉为师,学习山东大鼓,是山东大鼓南口派代表人物“白妞”的第三代传人,也是谢大玉的关门弟子。左玉华的演唱高亢圆润、委婉动听,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其台风舒展大方、典雅优美,既能用大功架展演古代大将风范,又能用柔媚声音表现闺中少女,还能用沉着端庄表现圣贤风度。
2006年,山东大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山东省公布了首批73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左玉华位列其中,在随后的汇报展演上,左玉华演唱了毛泽东诗词《咏梅》。“山东大鼓当时一直处于抢救状态,我已有20年没有登台了,老师谢大玉陆续收了几个徒弟,但随着曲艺渐渐没落,她们有的逝世了,有的转行了,大都不再从事山东大鼓表演了。”回忆起当时情景,左玉华唏嘘不已。
2008年,左玉华被评为山东大鼓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山东大鼓的发展不是很好,面临严峻的传承问题,作为传承人,我感觉责任重大,除了教学生之外,感觉应该为历史留下一些东西,不能让那些故事丢失了。”因此,退休后的左玉华开始整理材料撰写小说,“我开始希望能找个人代写,但始终没有找到,我虽然不是作家,但那些事我都经历过,于是就自己写了。”由于经历独特,左玉华的作品独具一格,通过自身直观感受表现曲艺圈子昔日典故,《梨花魂》具备了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山东大鼓由盛转衰,后成为抢救保护对象,但十年“文革”又给了致命打击。到上世纪80年代,山东大鼓已濒于死亡,只在民间存在少量演出。目前,山东省艺术研究所修复了所藏的山东大鼓多位传人的音像资料和抄本等,陆续编纂出版了《山东大鼓大全》,对此,左玉华感到很欣慰,“今年10月,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山东大鼓有‘北方大鼓鼻祖’的美称,希望能借助非遗博览会这个平台迎来机会,这对所有曲艺来说都是最好不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