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以后理解了一件事情:小孩子的味觉特别的敏感,成年人能够正常接纳的味道对小孩子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我小时候最讨厌的食物之一是胡萝卜,那些必须得吃胡萝卜的时刻,对小时候的我不啻于一种酷刑。
记忆最深刻的一个这样的时刻,就是大年夜的素水饺,因为在当年,冬天的食材有限,胡萝卜是大年夜素水饺馅唯一的选择。而且年夜的水饺还是必须得吃的,不吃大人是不会同意的。于是年复一年,最欢乐的假期,最开心的时刻,总是被最讨厌的食物重重的打击。
无数次,我问大人,为什么要吃素水饺?为什么要做胡萝卜馅?得到的回答总是:图个吉利,寓意素素静静。似乎很充足的理由,可又似乎什么也没说出来。
全家团圆,普天同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刻,每家都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鸡鸭鱼肉,每家都把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普通节日都不会吃的素水饺,怎么却成为了大年夜的主角。这其中的道理我想了30年也没有想通。
直到有一天,突然忆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情节……
“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对食物和温暖的渴望中离开了人世。
这个无限哀伤的故事使我猛然惊醒。如果我们的年夜必吃食物不是素水饺,而是大烧鸡等昂贵的食物。那么,有多少贫苦的人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因为吃不起年夜食物而伤心痛苦。当灾荒来临时,人们怎样才能度过没有烧鸡的大年夜。可以想象,这个烧鸡会带来多少人间悲剧。
我们的先人在苦难的历史中用智慧设计生活。他们把节日最重要的时刻与素水饺联系起来,而不是鸡鸭鱼肉,不是肉水饺。它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能以最低水平的、人人可以达到的、平等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度过这一重要的时刻。这是多么精心的充满慈悲和人文关怀的设计。
由此联想,不仅大年夜,端午的粽子、中秋月饼、元宵节和南方地区过年食用的汤圆,祖先们为每一个节日设置的代表食品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那么让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