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文化
寻访清代书家张梦熊诗并序
来源:原创 | 作者:子唐 | 发布时间: 2024-03-30 | 1048 次浏览 | 分享到:
张梦熊字一石,生活在清道光年间,书法在当时享有盛名,周围许多牌匾、碑刻出自其手

诗曰求其友声,人言因缘际会,人们对不关注的事,往往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对关心的事,则即使在纷乱混杂的背景之中,也能敏感觉察。自从入了书画之道,耳闻言语之中便总能听到许多相关的故事,一则利于学习,二则自觉有传承的使命。

近日,朋友交流间听说汶上曾有一位书法名家张梦熊,当时影响很大,现在则已湮没无闻。不觉触动学习传承之心。于是决定约上好友春松子、陈贞印、崔光军,“寻乡贤,追古迹”,前往张氏家乡白石北陈村走访一番。

3月29日,正是阳春好风光,柳色如烟、花团锦簇。我们一路乘着春风,来到了小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湾清澈的碧水,夹岸皆是绿树鲜花,顿感与别处不同。走到村委办公室时看到一位康健的老者,正在路边洒扫,寒暄之中才知就是村书记了,书记勤快讲究,难怪整个村庄都异常的齐整清洁。

村书记张以奇、主任张龙第两位先生热情接待我们,为我们找来了一位了解村庄历史的老人,据老人介绍,这个村子不大,名字叫陈村,村里人却都是张氏一族,并无外姓。族谱记载,第六十五代衍圣公为张家外甥、六十五、七十五两代衍圣公都曾为张氏族谱作序。说到张梦熊,老人首先给我们讲了一件“个半字换了十八顷地“的故事。据家族口头传说,张梦熊的姪女出嫁时,张梦熊创作了许多书法作品给姪女作为陪嫁,婚礼上”翻箱“的时候,婆婆一看是一箱的字纸,十分生气,就用蜡烛点火烧了,姪女一看,这么宝贵的书法给烧了,赶紧抢救,可是为时已晚,只抢出个半字的一块纸来。没想到就是这一个半字,后来竟然换了十八顷土地。

听了故事,不觉让人啧啧称奇,让我们更期待了解其人和书法,老人说张梦熊是他的十代叔祖,名梦熊字一石,生活在清道光年间,书法在当时享有盛名,周围许多牌匾、碑刻出自其手,随时间流逝,或被人收藏、或已损坏,大多难以寻找。听闻此言,我们感觉非常遗憾,让老人再仔细想想,看看哪里还可能有其书法遗迹。老人才想起,刘氏家庙碑是张梦熊所书,于是我们驱车前往查看。

来到刘庄,古碑就在村庄的中心,周围是一个小广场,为保护石碑,碑上建了一个仿古的亭子。碑文记载,此碑立于清道光七年,知县庞文池撰文,张梦熊书写,规整的楷书字体,笔力遒劲、端庄秀雅、结体严谨、布局匀称、疏朗明快、形制优美。雕工亦精深沉着,刀法老道,历经近二百年仍锐利清晰。欣赏碑文,愈觉春风拂面温润如酥,芝兰之气泌人心脾。因感而赋诗云:


春日花如烟,陈村景色鲜。

开河绕田过,植树盈后檐。

访古寻名仕,张氏有先贤。

梦熊字一石,书夸道光间。

写碑传后世,力透二百年。

地微仁归厚,庄小义气宣。

亲结衍圣公,道德代代传。

感此豪气生,思述文化缘。





更多

  • 画家姜久柯

    画家姜久柯

    2024-06-11

    姜久柯 1989年出生于孔孟之乡。毕业于湖南吉首大学美术学......